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内新闻
“中心”(“基地”)2010年工作总结
时间: 2013-02-05 14:40:00     来源: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基地在省社科联和海南师范大学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围绕着基地基地工作和学校工作,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研究

本年度,基地紧密结合海南省“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工作的深入推进,围绕教师培养培训、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两大主题,带领海师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队伍及海南本土基础教育一线研究型骨干教师,开展教师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理论探讨等研究工作,取得了富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一批研究成果。

1、研究和起草了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规划明确了“教师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制定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建设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想和整体思路。在分析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教师教育与建设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建设任务。

一是把握历史机遇,强化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建设。

二是在把握好发展速度与质量基础上,提升教师教育的学历层次。

三是创新机制体制,为教师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五是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彰显我校教师教育的特色和地位。

六是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建设。

七是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八是搭建教师教育实践平台,拓展学校办学功能。

规划为学校本科师范生教育和制定学校的整体规划,提供了依据。

2、开展“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理论探讨

围绕省社科联项目《“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理论探讨》的内容和要求,研究基地继续带领各学科学科教学论教师,以“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的实施作为研究的实践平台,围绕着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背景、价值追求与构成要素、活动样态及运行机制、发展效应与推广价值等问题开展理论探讨和研究,目前各学科已完成书稿的写作,基地在作最后的统稿,很快将交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完成“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理科教师培训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研究

围绕着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对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包括:①《海南省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初中物理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3期);②《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待发表)等。完成了项目研究报告,项目已于2010年10月结题。

4、继续组织开展项目研究

继续组织有关人员开展项目研究。根据省社科联课题“农村地区教师生存状态调查与分析”、“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内容和要求,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研究,目前项目研究进展顺利。

(二)学术交流

在基地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基地领导和研究人员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开展学术交流。一年来,基地共组织召开了两次学术会议,第一次学术会的主题为《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理论与实践》(2010年4月),主要研讨区域校本培训共同体的实践价值、构成、运行机制、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次学术会主题为《校长领导力及其培养》(2010年5月),主要探讨了校长的基本素养、校长领导力及其培养、校长领导力与办学特色等。

另外,基地关文信主任、丘名实副主任9月5日至6日,参加了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省级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教师培训管理与评估方法创新。围绕 “国培计划”培训项目的实施交流了本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情况和今后培训的规划,并对“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三)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安排,基地与海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的管理、监督、协调工作。基地和研究中心在2010年3月组织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了一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开展日常过程调研和终结性调研,通过过程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培训途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终结性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各学科培训的基本情况,广泛、深入地了解了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工作建议,明确了各学科培训所取得良好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研究探讨培训工作中的问题,积极鼓励各学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各学科负责人、各市县项目责任人保持联系,积极协调好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年来,在省各级领导、各部门的关怀下,特别是在社科联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以及海师大各有关专业学院、各市县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的积极配合支持下,项目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2010年1月一1 2月,8个学科在1 0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送训下乡达393次,培训教师2189人,培训研究型骨干教师326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四)其他工作

除了完成上述工作外,基地还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工作需要,承担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1、负责起草“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实施方案;

2、汇编2期共652页的“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活动纪要;

3、撰写“播种希望行动计划”情况介绍材料;

4、负责 “双五百”人才工程、“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启动仪式的筹备工作;

5、负责“双五百”人才工程、“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实施方案以及两项目表彰文件的会签工作;

6、编印了“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及其实施情况概览画册;

7、编制了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8、联合各专业学科教学论教师,撰写了《周末流动学院: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专著。

二、主要收获与体会

回顾基地一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工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认为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主导,是项目实施的基础

项目的实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四部门共同为项目下发了政策文件,省政府专门划拨了专项经费,列入政府财政开支计划,给予周末流动学院每年50万元,各县市党委和政府部门大力配合,各县市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当地学校为项目的实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政府的积极作为,为“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的实施建立了基础。

2、省社科联和海南师范大学对基地工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基地工作取得成效的动力

基地领导积极参加省社科联组织的各项活动,了解了目前社科界所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基地的工作任务。社科联为了支持基地针对海南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开展研究,09年批准了基地三个项目立项,并给予1.5万资金资助,今年底还为基地提供建设费1万元。海师大学校领导多次了解基地的工作并作重要指示,特别是针对“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使得各专业学院积极配合、同心协力,较好的整合了资源,而学科教学论教师也克服困难、乐于奉献,努力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所有的这些关心和支持成为基地工作取得成效的最强大的动力。

3、资源整合,是有效开展“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保证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是以海南师范大学为平台,整合全省的优质资源来实施的。在实施“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过程中,我们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把全省基础教育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服务基础教育,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具体的讲就是整合三个层次力量来开展:第一层次是海南师范大学各学科教学论的老师,第二层次是省级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第三层次是各县市的骨干教师。这三个层次指导力量的整合,有效的实现了思想的交流、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极大的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引领性和创造性。

4.注重实效,是“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的生命线

任何计划、活动能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关键看能否取得实效。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坚持“立足课堂、服务学科、培训骨干、辐射全员”的培训特点,要求各培训学科要以“对比课”为培训的主要形式,按照“同课异构、研讨交流、专家引领、行为改进”的培训模式,富有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实践证明这些培训特点、培训的形式和模式是“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取得成效的重要法宝,是“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保持生命力之所在。

回顾基地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还深感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基地工作责任重大,任务重,但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研究人员力量不足。目前基地与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合署办公,共有三个编制,但现在只有人员2人,人员需要充实。

二是研究基地工作所依托的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的人员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特别缺乏在地方和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有影响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

三是改革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方面思考和研究不够。需要组织广大学科教学论教师与基地研究人员一起,通过项目立项形式,深入开展研究。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