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设计 >
文件名称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下载地址
简介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 郭美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在地形图上识别常见的地形。

  过程与方法:1、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和计算。

2、通过地形照片与等高线地图的观察、对地形的模拟,能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能在地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3、通过观看绘制过程,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4、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在地形图上区分五种常见地形: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重点:1、相对高度的计算;

2、判读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知道坡度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3、分层设色地形图。

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指导自习法   演示法 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生: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生: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生:指向标、经纬线、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入新课

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说珠穆朗玛峰有8844m,而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却说它只有4000多米?

阅读材料,自主学习

一、相关概念

课件出示问题:

在课本上找一找: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如何计算?

    请学生回答:

1、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播放动画演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关系,

讲解: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也就是说,海拔是一个高度值。在这幅图上,A点的海拔有多高?B点的海拔呢?

   答:A点海拔1500米,B点海拔500米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那么这幅图上AB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多少?如何计算?

  答:用A点的海拔减去B点的海拔,等于1000米。也就是说,

相对高度=高点海拔-低点海拔

板书:1、海拔、相对高度=高点海拔—低点海拔

二、等高线与等深线

课件出示问题

想一想:

4、地图是平面的,我们怎么能在地图上看出地表的高低不平呢?

过渡:我们可以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表的高低不平。

  5、什么是等高线,它是怎么来的?

6、什么是等深线?

提问后出示等高线的定义: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深线的定义:在地图上把深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出示动画。

讲解:同学们,这是相连的两座山,现在我们按相等的高度把它切开,这样每层之间高度相差是多少呢?

学生答:相差100米。

讲解:对了,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都是相等的,我们叫它等高距。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等的。

 

说明:把地表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起来,标注到地图上,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也就是说,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板书:2、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

等深线(深度相等)

出示:地形与等高线疏密关系的图片,说明

      同学们看右边的山峰,又高又陡,它的等高线就比较密集;

      而左边的山峰,比较低缓,它的等高线就比较稀疏。

板书:3、坡度陡,线密集;坡度缓,线稀疏。

此外,不同的地形部位,它们的等高线形状也不同,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它们。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该图上C点的海拔是?B点的海拔是?C和B谁更高?

      D点的海拔是?

  答:200米,200米,相等,240米。

      这幅图中那个点海拔最高?

  答:A点。

出示: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

过渡: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地形部位名称,包括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看一看:

   1、几种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出示5种地形部位的图片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对照让学生观察并在课本的图上做出相应标记

(1)山顶,是山的最高处,也就是一座山数值最大的地方,因此我们有句话叫:中间高是山顶。

活动:请同学们握紧拳头,找一找,我们的拳头上有没有山顶?有几座?

(2)山脊,是山坡上突起的一条棱,就像我们弯腰时能摸到后背的脊梁骨一样,它的等高线形状向低处凸出;所以向低凸,是山脊。

活动:请同学们握紧拳头,找一找,我们的拳头上有没有山脊?有几条?

(3)山谷,是两座相邻山峰山坡上凹入的一条斜沟,它的等高线形状向高处凸出。

活动:请同学们握紧拳头,找一找,我们的拳头上有没有山谷?有几条?

(4)鞍部,是两座山顶之间的低地。

活动:请同学们握紧拳头,找一找,我们的拳头上有没有鞍部?有几个?

(5)陡崖,高陡的悬崖,带齿的线条表示很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带着牙齿的线条叫陡崖”

出示幻灯片总结: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山顶:闭合圆处看数值;中间高,是山顶;中间低,是洼地。

山脊:向低突,是山脊。

山谷:向高突,是山谷。

鞍部:两顶之间有鞍部。

陡崖: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课堂练习巩固: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关系

山顶、洼地

五种地形部位判读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1、让学生阅读用分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方法与单纯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

说明:在不同等高线之间填充不同颜色,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播放动画总结,用分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说明: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着色原则。

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素描图,提问

3、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常见颜色代表的地物,并总结

一般规律是:

    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

    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4、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五种地形,并总结特点。

 

五、绘制地形剖面图。放映动画。

 

板书设计:第一章  第三节  地图

          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相对高度=高点海拔﹣低点海拔

         

2、等高线(高度相等)

   等深线(深度相等)

          3、线密集,坡度陡

             线稀疏,坡度缓

          4、五种地形部位的判读

          5、分层设色地形图

           6、地形剖面图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