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设计 >
文件名称
地理——《地球公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载地址
简介

地理——《地球公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公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保亭思源实验中学  地理学科  杜少霞

 

课题名称:地球公转  

课程模块:人教版

教师姓名: 杜少霞                    学校:保亭思源实验中学                  

时间:2012年12月21日

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课标的理解和把握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运用实例和实验,说出公转产生的现象。

观察太阳光切入角,说出划分五带的依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之能把教学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认知特点:初中是学生求知欲望,学习自觉性学习方法,学习创造性,发展的黄金时期。本班同学在上述的各个方面都整体表现不足,厌学,怠学现象比较普遍。

学生知识储备: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但学生通过平时生活的积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都有了一些认识。

学习障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知道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有四季等自然现象但对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在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三)本课进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先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内容,再讲公转的基本特征包括公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最后讲公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的长短变化、季节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基本特征。

2.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3.学会列表比较的地理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                五带的划分和特征。

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3)五带的特征。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相关图片、乒乓球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

活动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在不同季节里同学们的穿着有变化吗?正午你的影子等长吗?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回答问题。

分析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设疑导学]

[讲述]我们继续用地球仪、乒乓球和镭射灯来淙地球的公转、同学们想象桌上的灯光中心正好在桌子面上,我们选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桌上用红笔画出四个大箭头,当作太阳直射点,地球仪绕灯光(太阳光)慢慢转动。

    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2)假设地球是直立着(地轴不倾斜)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直射点在赤道上,不移动,没有变化)

首先是认真观察,然后自己动手演示,若是运行一周还没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演示。

尝试从演示中发现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没有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直射点的纬度不变)

(4)假设地球倾斜着自转的同时,又公转,太阳直射在哪里?(公转位置不同,直射点不同,并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小结]    由此看来,正是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来暑往,于是就产生了四季(板书)

讨论问题,思考回答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教师指导读图分析](课本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中可以读出公转的方向、特征和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学生根据课本插图分组讨论填表:

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期

月份

北半球季节

南半球季节

春分

赤道

3月21日

3、4、5

春季

秋季

夏至

北回归线

6月22日

6、7、8

夏季

冬季

秋分

赤道

9月23日

9、10、11

秋季

春季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12日

12、1、2

冬季

夏季

[教师说明]

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

学生读图。

 

 

分析插图,阅读教材、讨论并填写表格。

通过读图,加深对地球公转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及时对难点加以巩固。

 

[演示]用手电筒垂直照射黑板,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板。

[提问]

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直射比斜射光斑小,但亮度大)

如果手电筒是太阳呢?(直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能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能量少,温度低)

完成教材12页活动第2题。

[总结]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正午太阳高低和白昼和短的变化,决定了该地得到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反映出四季的变化。

[讲解]

公转位置不同     太阳照射不同     地面热量不同    

     热量多    热       形成

     热量少    冷       四季

 

观察现象,学生用自己的实际感受验证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用实际感受来验证所学,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承转提问]

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个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照射的情况相同吗?

例如,在夏季,赤道地区、北纬40地区和北极地区太阳照射情况一样吗?地面冷热一样吗?

[讲述]

人们根据太阳能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板书)。

读教材插图1.20地球上的五带,回答:

(1)地球上五带的名称是什么?

(2)热带与温带的界线、温带和寒带的界线分别是?

读图回答问题

读图析图,学会从图上获取基本的地理信息。

 

(3)看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哪一带?家乡位于哪一带?

(4)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五带中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现象?

[教师讲述]

可见,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但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还形成五带?

在黑板图上就以上问题填图。

绘图、填图,进一步理解五带的分布规律。

 

[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地球运行的两种基本形成

     公转和自转,下面我们灭对比总结一下。

 

项目

自转

公转

概念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

一年

地理意义

产生了昼夜更替

产生了地方时差

形成了四季

形成了五带

师生共同总结,完善板书。

 

配合老师完成总结。

梳理知识。

板书设计

 

 

一年中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地面得到太            四季变化

一年中白昼的长短变化            阳光热的多少          五带划分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