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内新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
时间: 2013-02-01 15:52:00     来源:

一、项目性质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行动是海南师范大学面向海南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初中教师开展“播种希望”行动计划三项行动之一,目的是提升当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当地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海南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项目从2006年开始实施,项目得到了海南省领导以及省委组织部、教育厅、财政厅、省扶贫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于培训效果显著,于2010年9月被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列为《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十大项目之一。2010年11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实施方案》(琼教师[2010]104号),成立了海南省教育人才扶持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项目市县领导机构,划拨专项经费,由海南师范大学承办,依托当地组织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培训机构开展工作。

二、目标与内容

根据《“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实施方案》(琼教师[2010]104号)方案要求,利用5年时间(2011——2015年),对11个少数民族与贫困市县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8个学科农村初中约10000名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为当地学校培养骨干教师700名。

与此同时,建立起海南师范大学与海南基础教育的专业互动机制,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教育新机制。

培训内容以教师责任心与“教材研习”、“教学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具体的:

(1)通过专兼职指导教师的行为表现以及人格魅力,对当地骨干教师进行专业精神教育。包括:①敬业精神;②自觉遵守教师的专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③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

(2)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全面开展以课标与教材相结合的新教材研习培训。

(3)以教学常规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为核心,根据当地教师的特点,开展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培训。

三、项目资源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资源,除了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外,最重要的是利用海南师范大学作为海南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培训高地,整合全省优质教育资源。这个整合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海南师范大学教学资源、学科教学论教师和优秀学科专家,第二层次是省、市优质中学资源,中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第三层次是农村实习学校,市、县级骨干教师。它们代表着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经验,三个层次资源的整合,实现了大学资源与中学资源、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各方共同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参与项目活动的海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教师与专业教师超过50人,海南省各中学相关学科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和部分优秀教师超过100人。

四、运行机制与培训模式

(一)运行机制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由海南师范大学承办,依托当地组织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与师资培训机构开展工作。具体的:

1、海南师范大学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和实施项目,做好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监督、协调工作。由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项目的实施工作。

2、中西部11个市县的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确定骨干教师与参训学员、协调基地校、负责学员考勤、为专兼职指导教师提供食宿。有关基地学校提供场地、组织教学、媒体网络等相关资源。

3、有关单位和学校要为“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工作提供优秀兼职教师,支持并创造条件使这些受聘教师发挥好的作用。

4、项目实施过程接受专家进行绩效评价,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

(二)培训模式

培训以“流动学院”为基本组织架构,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由海南师范大学专兼职指导教师送训下乡,按照“立足课堂、服务学科、培训骨干、辐射全员”指导思想,对当地初中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其实施培训的模式为“同课异构(对比课)—研讨交流—专家引领—行为改进”。

“同课异构”是指面对同样的课题、同样层次的农村学生,分别由当地农村初中教师和海师大聘请的中学兼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为研讨交流提供现场。

“研讨交流”是指当地教师与兼职教师,根据现场对比课教学情况以及自身对本课题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教学反思,广泛交流。

“专业引领”是指海师大指导教师用倡导的思想和理论,对农村教师课堂教学以及研讨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专业指导和引领。

“行为改进”是指骨干学员在前述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对比课反思与交流的情况,重新调整教案,然后回到本校后,在上课,并整理出课堂实录,作为作业。

与此同时,“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还聘请省外专家、建设学科培训博客开展培训,实现了现场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教学反思与行为改进相结合、现场交流与网上交流相结合。

五、项目成效

(一)解决了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三大矛盾”。即培训经费需求与经费短缺的矛盾;教师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本地培训力量需求与培训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完善了海南师大服务社会办学功能,提升了海南师大在海南基础教育中的专业影响力,同时通过这一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海师大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海南师大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三)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七年来,“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流动的脚步遍及海南省中西部每一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市县,走进许许多多的乡镇中学。到2012年6月至,“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共下乡开展活动1200多次,培养市县级骨干教师人数600多名,培养校级青年骨干教师人数2000多名。它促进农村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唤醒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充实了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改进了农村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升,教学科研成果丰硕。例如学员乐东县联合中学的林琳获得了“海南省2011 “人教杯”全国外语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陵水三才中学的叶春获得了“海南省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初中组教学一等奖”等。与此同时,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聘请的中学优秀专兼职教师,在与农村教师、大学教师的交流互动中,他们的教研能力和专业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识和视野也逐步变得开阔。

(四)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媒体的充分肯定。

(1)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09年5月13日在光明日报《情况反映》第101期:“海南师范大学实施“播种希望”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上批示:“周济同志:海南师大确立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宗旨,构筑实践平台,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农村教师的做法,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院校建设中有借鉴意义。请将各地师范院校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出办好师范院校的意见。”

(2)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2009年6月1日对海南师大“播种希望”工作也作了批示:“看了光明日报5月26日头版和第二版两篇有关海南师范大学为农村教育播种“绿荫”,组织师范生“顶岗支教”的报道,很受启发,也深感欣慰。海师大建设服务型大学,构筑大实践平台的认识和实践值得肯定。请省教育厅在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更加充分有效的发挥海南师范大学的作用,为了提高海南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不懈努力。”

(3)媒体关注。活动开展近7年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海南日报》、《中国人事报》、新华网、人民网、海南视窗等媒体均突出报道了“周末流动师资培训”项目的情况。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