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设计 >
文件名称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下载地址
简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  五指山中学  郭小明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通过实验,经历确定虚像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

5、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尝试用物理语言归纳实验结论。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7、在实验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等效替代法”、虚像的概念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法

教具学具

大平面镜、蜡烛、玻璃板、支架、火柴

分组实验盒、玻璃板、三角板、白纸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谜语: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每天都用它,家家不能少。

出示镜子,并简单说明其功能。

若身边没有镜子,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看到自己的脸呢?即还有哪些表面能起到与镜子类似的作用?

导入课题——平面镜成像。

镜子。

 

 

学生讨论后得出,玻璃、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表面、还有干净的大理石地面都可起到类似镜子的作用。

首次与学生接触,主要是拉近师生的距离。

 

通过问答,联系生活实际,既顺利引入课题,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进行学习。

 

一、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组织学生举例说明,在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物和像分别是哪个?

学生明确物、像的概念。

学生举例说明。

反馈学生是否能在除了镜子以外的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

二、

1.提出问题:

按照日常照镜子的知识和经验,对比像的位置、大小跟和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2.将学生的不同猜想简要列在黑板上,标好序号。

学生照镜子,并提出猜想: “近大远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像镜的距离相同、像与物左右相反、成像大小由平面镜大小决定”等特点。

用支持各猜想观点的不同阵营的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序地进行探究活动。

 

 

3.哪个猜想对呢?要用实验来验证。

点燃蜡烛,放在平面镜前。旋转让学生从后面看,没有看到像,用白纸也承接不到物体的像。

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不同。

要想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凭眼睛观察是否可靠?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应用相同的物体放在像的位置上就可直接比较。

这是一支相同的蜡烛,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呢?

选什么器材替代镜子,能实现既可以成像,又能透过去看到成像的位置?

这个实验的设计思想就是物体实验中经常用的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4、说明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要注意玻璃板必须与桌面垂直!要注意玻璃板所在位置只画一条线。把物体放在玻璃板前,拿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物体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的不同角度看上去它都和像重合,可比较大小;再把像的位置描出来,可测量距离。

一次实验有偶然性,必须改变物体到玻璃的距离,再重复以上步骤。

5、下面请大家分组做实验,看现象、记数据,归纳结论。

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收集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

 

 

学生拿一块白纸在镜子后面的各个位置都不能承接物体的像。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应选取两个相同的物体,一个放在镜子前面,另一个放到镜后去和像比较大小。

结合前面的的教学,找出用玻璃代替平面镜即可。

 

 

 

学生听讲,初步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做实验,及时记录数据。

小组内讨论并交流、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中。

 

 

与前面所学的“小孔成像知识”进行对比。为实像与虚像教学做铺垫。

 

 

实验的设计过程很重要。通过搭建台阶,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把实验的难点“等效替代法”突破,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讲解,学生经历了从迷惘到明朗的过程,对实验设计思想有印象。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小组的展示和组长的点评,以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三、

6、归纳实验结论

请小组派代表归纳结论并说明依据。

还有其他结论吗?

一言以蔽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等大、等距、正立。

结合小孔成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明成像大小与距离无关,成像大小应该由物体本身的大小决定。说明靠感觉判断问题通常是不可靠的。

学生归纳出结论:

结论一:像与物大小相等。依据是改变了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但玻璃板或平面镜后面的像总与物体完全重合。

结论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依据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归纳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依据是在白纸上将像与物对应点连好线后,与镜面垂直。

学生还可能归纳为“对称”。

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培养学生搜集证据,归纳总结并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汇报探究成果的习惯,在表达中使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四、

为什么我们只有在镜子前方才能看到物体的像呢?

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所以在镜子前方,人眼才能接收到来自物体的反射光线。

作图说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

从作图过程中得观察家,人看镜中的像实际上是反射光进入眼睛。人误以为反射光是从镜子后面的像点发过来的,而镜子后面并不存在发出光线的这些点,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将人眼看见物体的条件进一步应用,并利用反射定律画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平面镜成虚像,是前面学过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提升能力的过程。

五、

1、我们都知道“猴子捞月”的故事。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2、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知道哪些地方有平面镜?学生没想到之处教师补充。

3、归纳起来,平面镜的作用主要就是成像和改变光路。

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相互补充,直到用物理语言到位地表达。

 

学生说出自己见过或知道的平面镜,并说明作用。

 

用有趣的问题作载体,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 既纠正了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并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镜成像,让我们一起梳理知识:

实验方法:替代法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正立、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应用:成像、改变光路。   

若你想了解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还可以自学书上的“科学世界”。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既包含知识,也包含方法,还可以包含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也可以进行质疑。

 

 

将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主线。

1.身高1.6 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 m的地方,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当他向镜面移近0.5 m时,人与像之间的距是       ,此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不变”、“变小”)。 

2.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      现象形成的,池水深3 m,在高出水面12 m处有一盏灯,此灯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3.右图是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大家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看看此时钟表的指示的时间是______。

4.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核对答案,做错的同学分析思维障碍。

 

 

 

 

针对制定的教学目标,精选习题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提升学习效果。

 

 

 

 

阅读教材79页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教材8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4题

板书设计

4.3平面镜成像

一、基本概念:平面镜、物、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方法:替代法

2、像与物:等大、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平面镜成虚像

原理:光的反射

四、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