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学设计 >
文件名称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下载地址
简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  屯昌中学  李其忠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 能力目标:

(1)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对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四、教学重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五、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七、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材料的设计。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展示泌尿系统组成图(幻灯片2)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

 

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组成。

 

   

  

 

复习旧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

 

 

展示阅读材料:“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田世国”事迹。(幻灯片3)

 

引导学生从资料中捕捉信息。

想一想:田世国之所以成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其震撼人心之处在哪?

 

 

 

 

 

 

简单讲解:尿毒症是肾脏功能衰减,不能形成尿液的疾病。

 

讲授: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每个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那么尿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尿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他们的感想。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请多位学生回答:

1、其震撼在于为母亲捐出了人体重要的器官——肾脏

2、是田世国的这份孝心感动了中国。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直接导入课题,开启学生思维,明确学习主题。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

 

 

 

 

 

 

 

 

引入板书:第二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图(幻灯片4)

 

 要求小组代表答答出肾单位的三个组成。

 

  学生活动一:(小组合作):观察、思考并作答

学生观察、思考各小组代表回答: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

小管组成。

    通过观察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肾单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肾功能概念的形成建立牢固的结构基础。

    提问:

1、医生为何可以通过一张单子,一些数据就能判断一个人肾脏是否有病呢?

2、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尿的形成flash课件(幻灯片5)

 

 

 

    引导学生从flash动画中捕捉信息:展播两次请大家认真记录你所看到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处的物质变化。

 

    提问: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哪些物质滤过到肾小囊中?哪些物质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哪些物质随尿液排出

 

 

 

教师引导学生并作出推测。

教师适当的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学生活动二:(小组合作):观察、思考并作答

 

学生观察后,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学生观察、思考,并描述他们从flash动画中所获得的有关尿的形成的知识。

 

 请多位学生回答:略

 

 

学生观察、记录、总结:

 

血浆中的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被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物质(水、无机盐、尿素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关注,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尿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展示flash课件尿形成的两个过程(见幻灯片6)

 

请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学生观看课件并进行小结

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即滤过和重吸收作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点睛之笔

展示尿的形成flash动画分析(见幻灯片7)

 

    学生根据前面所观察的尿的形成flash动画,填写表格

   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展示幻灯片8:比较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

 

 

讨论:1、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发生什么变化了,说明肾小球有何特点?

 

2、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3、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排尿主要排出了什么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推测

学生活动三:(小组合作):观察、思考并作答

学生思考、分析和比较,并且进行分组讨论

 

发现问题:血浆、原尿与尿液的成分不同。

讨论、交流、作出推测。

 

小组代表作出推测:

1、肾小球有滤过作用

2、肾小管有重吸收的作用

3排尿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所给的数据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展示尿的形成:(幻灯片9)

 

提问:尿形成的两个过程

要求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一边听学生的描述,一边及时将他们的描述与尿的形成过程板书下来。

展示链接生活一:一张尿液化验单(幻灯片10)

 

 

引导学生当一回医生,对化验单进行观察、讨论并作出诊断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交流并作出初步诊断,这是一分正常的尿液化验单

 

    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读化验单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体会当医生的喜悦。

 

展示链接生活二(幻灯片11)

 

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学生思考后作出推测:

 

推测该病人肾小球通透性增大,血液中的红细胞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成为尿液的成分。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出推测

 

 

提问:1、肾脏形成尿液在腹腔脊侧,是怎样通过腹腔排到体外的?

2、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

 

展示图表排尿过程(幻灯片1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连续性的提问,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的心境,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个强烈、急于求答案的心理。

 

培养学生的读图的能力

提问:排尿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展示排尿的意义(幻灯片13)

学生活动四:(小组合作):观察、思考并作答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排尿可以排出:

1、人体的代谢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展示身边事:日常生活中长时间憋尿好不好?(幻灯片14)

 

适当的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回答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卫生习惯?

学生活动五:(小组合作):思考并抢答

学生思考、回答

 

 

回答:不好,因为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但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必须及时排尿。

 

引入一个生活问题情镜,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略高于他们实际能力的问题,促使学生“跳一跳,够一够”

去摘取它。

 

    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禁止养成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讲解:憋尿是一种不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习惯。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泌尿系统的卫生常识:

1、饮用适量的水和及时排尿。

2、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女性)。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泌尿系统的卫生 常识。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进行小结教师引导补充

    巩固小结

    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还存在哪些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来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积极踊跃提出问题,

 

例如:人的两个肾脏,切除掉一个肾脏对人体正常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田世国的事迹体现了爱母的高尚情操,让学生感悟了生命的宝贵,感悟人间的真情,

再次点到田世国的事迹使得整堂课首尾呼应。

 

十、教学反思

在此我仅谈一谈我在准备这节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产生的困惑。

1、收获

收获之一:将我在师大所学的课件制作用于教学实践中,由此我制作了一系列的教学课件,如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尿的形成与排出、吸收作用等,收益匪浅,颇有成就感。

收获之二:对新课标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在重视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还应落实情感目标的达成,另外还提倡预定预测目标,也就是留时间给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活动等方面也深有感悟。

2、困惑

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生理名词又多,学生不易理解。是否有必要淡化生理名词?还是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