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研报告 >
文件名称
论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维护
下载地址
简介

论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维护

论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与维护

   物理学科  海南省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  李珂祯

 

摘要:

本文将从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入手,论述建立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建立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可行性。接着从实际出发,探讨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建立具体的方法与维护更新措施。最后总结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展望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前景。

关键字:

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网络,基础教育资源库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正在并将继续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面貌与格局。校本教研是信息,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而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两者的结合,即校本教研进入信息化时代是当今教研潮流的必然趋势。

正文:

第一部分: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建立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可以节约大量教研资源:

校本教研要收集整理大量的本校教研资源,若靠传统方式进行收集整理,势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事倍功半。与此同时大量时间耗费在繁琐的工作中,用来做教研的时间必定会大量缩减。如果以信息化的方式收集整理教研资源,就会节约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用来做教研。

第二,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可以优化整合校外教研资源:

每一所学校的自身教研能力必然有限,做起教研来困难重重,若能够建立网络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全国甚至全球的教研资源,做起教研来自然得心应手。从而实现教研资源最大化利用。

第三,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条件已经成熟:

当前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影音设备的大众化,普及化为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提供了丰富且成熟的硬件环境;当前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为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提供了软件环境。所以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条件已经成熟。

因此,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当今社会大势所趋,而且已经是刻不容缓。

第二部分: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一,校本教研信息资料的收集

资料是研究的前提,离开了资料也就谈不上研究。人们作任何研究,都要以资料为基础,校本教研当然也离不开资料。所以校本教研信息资料的收集是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建立的前提与基础。

(1)信息资料收集的准备工作:

信息资料的收集,需要有强大的教育技术硬件设备作为手段。首先需要学校配备专门的多媒体影音摄录设备(条件允许以配备数码摄像机为佳),其次要有专门的、超大容量的计算机用于储存影音信息资料,在储存时要注意备份,以防止所收集的资料由于计算机问题而丢失。

(2)信息资料收集的内容:

做好准备工作后,具体收集哪些信息资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既然是收集校本教研资料,只要与校本教研有关的资料都需要收集。不管是本校的基础教学资料(如一名普通教师的课堂实录、电子教案、课件等),还是本校的特色教学资料都要收集。基础教学和特色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提高,才能取得最大的教研成果。

二,校本教研信息资料的整理

经过对校本教研信息资料的收集之后,将会得到大量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资料,如果不加以整理,则不能说明教研信息的全貌和总体情况。因此,必须要对校本教研信息资料进行整理。

信息资料的整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从完整的工作程序来看,信息资料的整理基本步骤如下:

(1)设计适合本校情况的校本教研信息资料整理计划: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情,需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本校校情的信息资料整理计划。首先,要确定整理对象的分组方式,如按年级整理,按学科整理等。划分的方法不同,整理的对象和内容就会有所不同。其次,要明确每个最小教研单位的任务(即具体收集整理哪些教研信息资料),有的放失地整理好本校教研单位的教研信息资料。再次,应对教研信息资料统一编码:设计合理的编码方案,以便后期的处理、维护。最后,要制定出明确的教研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的时间进度表,即对收集整理各工作环节做出档期安排。教研信息资料整理方案是保证统计整理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的指导性文件,方案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料整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做到慎重、周密。

(2)对校本教研信息资料进行审核:

在对校本教研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校本教研信息资料的质量,为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打下基础。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几个方面。

信息资料的准确性是信息资料审核的重点。如果所收集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准确,那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校本教研将成为空中楼阁;审核信息资料的及时性就是审核信息资料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报送,如未按规定时间报送要检查其原因;审核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即审核所有信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有重复和遗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就是保证了之后的校本教研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对校本教研信息资料进行分组、汇总:

根据校本教研信息资料整理方案的目标与要求,依据设定的分组方式和具体方法,依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组。按分组的要求,对各项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是一项主要的工作,无论是对之后的校本教研,还是后期的信息平台的维护更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对汇总后的校本教研信息资料进行审核:

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改正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以保证汇总后的校本教研信息资料的准确性、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对校本教研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建立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了。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是建立封闭性的校内平台,还是开发性的网络平台,或者是两种平台同时建立。两种平台具体说明如下:

(1)封闭性的校内平台

该种平台可依托校园局域网(亦可依托于QQ群之类的网络聊天工具),建立本校的教研信息平台。该种平台形式灵活、可控性强、易于整理维护、不易被恶意攻击。但不易与当前教研前沿接轨。

(2)开放性的网络平台

该种平台是针对一个学校的教研力量的有限性这个的问题而建立的。为了满足校本教研的多种需求,应通过因特网,建立开放性的网络平台,由此对校本教研进行有效的支援。校本教研信息平台网络化是实现教研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共享的物质条件。可以使多种教研资源、教学资源充分的发挥作用,取得更好的使用效益。例如现在的基础教育资源库,就整合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料。

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可以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开放且及时的交流,既能把当今教育界的最新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本校广大教师,又能及时把本校校本教研的阶段性成果向外推广,铸造属于本校的品牌教师,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转变,形成并逐步扩大本校优秀教师队伍。但是这种平台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整理维护的技术含量极高,不易于维护,极有可能被恶意攻击,需要重视网络安全与维护。

综合来看,两种平台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当然,最好能够同时建立两种平台。

第三部分: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维护与更新

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建立以后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维护和更新。只有长期、不间断的维护,才能保证平台的跟进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只有不间断地更新内容,才能保证平台的生命力与鲜活力。否则平台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不利于维持本校教师的教研热情。做好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维护与更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专人维护,定期更新

为了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有专人进行定期维护,主要负责教研信息资源的备份,平台安全的实时监控,教研资源的定期更新等,以保证平台的生命力。这些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研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与实践能力(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

二,校内讨论,公开讨论

应定期组织各教研单位进行讨论,最好是开放性的网络公开讨论,以保证教研的持续性、先进性,进而为平台的更新提供必要的教研资源。

三,公开悬赏,适当奖励

要保证平台有足够的人气。没有人气的平台,资源再多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学校教研室应制定相关的教研奖罚制度,对教师的教研参与进行强制性、奖励性和惩罚性的明文规范,充分调动教师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保证平台的活跃度。

第四部分: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前景

    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充分整合优化了教研资源,使校本教研事半功倍,并将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校本教研信息化平台顺应当今的社会潮流,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在全国乃至全球教育界全面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傅德荣  选自《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 第4期

(2)《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肖川 胡乐乐  选自《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 第19期

(3)《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意义与价值探析》董守生 魏薇  选自《中国教育学刊》 2005年 第7

(4)《浅谈校本教研》李双廷 《现代农村科技》 2010年 第18期

(5)《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 陈莉 《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 第5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