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研报告 >
文件名称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下载地址
简介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物理学科  五指山中学  王进民

 

一、把握学生特点,注重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好奇、好问、好动、好胜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物理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重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1、设置问题,做好演示实验。初中生虽然有好奇的心理特点,但大多数学生观察物理实验时,仅仅被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所吸引,只注重物理实验的表面现象,缺乏探求物理本质的主动意识。为使学生既看热闹,又看“门道”,在实验前,预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对实验现象、原理进行分析、拓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设计了如下的几个问题:⑴灌满水银的细长玻璃管倒置插入水银槽内,放开食指后,管内水银柱为什么下降?⑵为什么降到一定高度不再继续下降了?⑶下降后的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有什么?⑷玻璃管倾斜后有什么现象?⑸倾斜角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⑹将玻璃管提高一些(未出槽内水银面)或插下去一些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通过设问,连续激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让学生参与探索性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激发学生好动的心理。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之中。例如,学生做“滑动摩擦力”实验时,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的同学主动观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有的主动实验摩擦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为了增加学生兴趣,还增加了一些思考题:拉动木块前后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木块开始运动时跟匀速运动起来以后相比较,弹簧秤的示数有何不同。

3、积极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2人一组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性格上的差异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往往一些不善于动手、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完成实验,而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常常很快完成实验后显得无事可做。因此,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特别注意区别对待,以培养不同程度的兴趣。例如:测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时,给定小灯泡额定电压3.8V,干电池4节。一部分学生很快完成了实验,并提出这样的问题:若电压表只能用0-3V量程,应如何进行以上实验。学生便展开讨论,寻找测量的有效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引导了他们的思维。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思维兴趣。

认知冲突,是指对某一问题,学生想急于解决,但用学过的知识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教学中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产生主动研究的动力。例如:在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中,提出学生熟悉但又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引入课题。具体做法:上课一开始,演示木块浮在水面,铁钉沉入水底,这时请学生讲述看到现象,并回答这是什么道理。学生说:“因为铁重、木块轻”。接着演示另一个实验,将一个瘪的牙膏管放进水中,则见它沉入水底,将同样的瘪的空牙膏管整成鼓状,再放进水中,则见它浮在水面上。这时又问:为什么同一个牙膏管,重量相同,瘪的下沉,鼓的上浮。这样一问,把学生原来提出的“因铁重下沉、木块轻上浮”的理由作了否认。由于一开始提出了这个矛盾,在学生中设下了疑点,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急待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精心选题,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兴趣。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有些学生和家长把考试看成是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状况的唯一手段,考分低,就认为学习失败了。只要连续有两、三次的考试失败就会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恐惧感,造成物理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因此,考试习题选编要按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又有一定灵活性,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及格,但又不会轻易得高分。这样,既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又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选择趣味性习题。在课堂上授完新课后,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习题,或者在习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学生就会把解题当作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而愉快地完成。例如,在进行速度计算教学时,可以引入兔龟赛跑的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再编成习题,请学生计算兔龟的速度

2.设计“误区”习题。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地设计“误区”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课堂上,有意布设陷井,诱使学生“上当”、“中计”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例:长方体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对长方体的作用力应如图中:(  )A. B. C. D.

 SHAPE  \* MERGEFORMAT

A               B                    C                D

此题的关键是受力分析,对一些学生来说,习惯的思维定势是长方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得出选C的错误结果,这些学生忽略了“静止”在斜面上的长方体还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该题答案应选A。

、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有些物理图景难以被学生想象,而这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又有重要作用。用计算机制作的逼真贴切的物理模拟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如: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气体分子扩散现象、磁现象中的磁感线等现在我们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2、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并恰当使用动画,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引入新课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又如在讲“重力”这节中,教材除安排演示实验外,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情景片断,这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仿佛亲自遨游太空、体验到了失重状态,无形中加深了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动画是课件制作时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它可以表现出其他教具无法表现的东西,而且会使课件更加活泼、生动、有趣,从而轻松自然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气氛,让他们在愉悦中接受知识、锻炼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