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研报告 >
文件名称
让每个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下载地址
简介

让每个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让每个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学科  东方思源实验学校  黎晓丽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今孩子们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而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最富有人文性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深挖语文教材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当前,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父母的溺爱,生活条件的优越,不少孩子养尊处优,要什么有什么。在家里偶尔有一点不如意,便要摆脸色给父母看;在学校,心情不好时,便会顶撞老师。孩子们孝敬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他们习惯了享受,不懂得付出,对别人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对父母的关爱习以为常,不懂得感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感恩之心都到哪里去了呢?“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尚且感恩,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如此的冷漠呢?若是这样,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因此,很有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孩子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是现代人健康性格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成长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孩子们遗失了一颗感恩的心呢?

1、家庭原因

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家长的过分溺爱,凡事都要包办,以致现在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父母的付出。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分数就是一切,经常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甚至以物质来奖励孩子,想以此激发孩子发奋学习,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教育。

2、学校原因

由于考试和分数仍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不少学校还是偏重学生的成绩,关注分数,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滋养,导致校园德育现状不容乐观。

3、社会原因

现代社会存在许多不良的风气,比如虐待老人,不养育老人。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与集体。在当今社会,助人为乐被看作是傻瓜,拾金不昧被当做是呆子……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都在一点一滴地侵蚀着孩子们的感恩之心。

二、感恩教育唤醒学生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们要在教育中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

(一)让学生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最强。在这一时期让他们知道感恩的重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呵护,师长的传道授业,朋友的悉心关照,素昧平生者的无私援助,乃至社会提供给你的良好生存环境和发展机遇等等。在平常的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心怀感恩,这样才能珍惜所有,否则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无缘由地愤世嫉俗。

(二)感恩教育与初中语文的结合。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什么恩,为什么要感恩,领悟感恩的具体内容。如感恩父母,要懂得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要知道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祖国,要明白祖国繁荣昌盛是个人幸福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在这些恩情中成长的。在授课中把握教材中感恩的具体内容,有利于学生展开联系,将感恩知识升华为感恩情感并进一步转化为感恩行动。

1、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父母的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做为子女的我们在享受这份爱时,为什么就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呢?为什么就不能多关心、体贴自己的父母呢?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多点感恩之心呢?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到这一方面教学。例如七年级的诗歌《母亲》,八年级的课文《背影》《父母的心》《我的母亲》以及九年级的课文《台阶》等等。我们应利用课堂和课外延伸来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点滴进步,都是父母的艰辛换来的。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教师授课时,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结合起来,以情激情、以景激情、以理激情、以美冶情,做到以情载理、情理交融。例如,我在讲授《台阶》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能深层次感受父母的伟大,我通过多媒体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谈谈感想,学生在深情的歌声中领悟到父母对子女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并体会到父辈们的艰辛。有了前面的情境做铺垫,很多学生在讲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时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自己的老师,感激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在教师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由于我们学校是寄宿式学校,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关心学生的起居生活,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繁琐,很是辛苦。可是,又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地体会到教师的这份苦心?班级管理的严格,会引来学生无数的牢骚,甚至有的学生在背后诋毁自己的老师,这样的学生不能不让我们寒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这部分教材对学生实施教育。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我的老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古今中外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辛勤的园丁”等等,很多赞美教师的句子从学生口中说出。接着,我借题发挥对学生说,教师常常被人们称为“春蚕”“蜡烛”,是为了说明老师们的奉献精神。他们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并且对学生们的生活也关心备至。可是在我们班却有很多同学用上课不遵守纪律来回报老师,用抄袭别人的作业、考试作弊来回报老师,用顶撞来回报老师……这些都是老师应得到的回报么?我看到很多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低下了头。那我们该如何报答自己老师的教诲之恩呢?几分钟沉默后,学生们讲了许多,比如“上课不讲话,不睡觉,不逃课,认真听讲。不顶撞老师,听老师的话”等等。其实,这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苦口婆心都是为他们好,知道天底下的老师是无私的,从而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感激老师,把接受老师的教育和认真学习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课后我布置作文《我的老师》,在作文中,有的学生写了班主任为班级的尽心尽力,有的学生写了科任老师的带病上课……从作文中,能看出学生能感悟到老师的好,那必定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诲,感激老师的恩情。

3、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激社会关爱之恩。

在八年级课文《甜甜的泥土》的授课过程中,我抓住“爱”和“泥土”之间的联系来启发学生,告诉他们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妈妈对儿子的至爱至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甜的泥土”也包含学校老师、传达室老爷爷对小亮的爱心……这些人的爱让离异家庭的孩子获得了应有的幸福,从而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我抓住文中的“爱”进一步延伸,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还有同伴、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的关爱,使他们学会感激社会关爱之恩。

(三)开展感恩活动,强化学生“知恩、感恩”之情。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还要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有针对性的活动来启迪学生,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1、巧用节日开展感恩活动

我们可以巧用节日,诸如父亲节、教师节等感恩节日为契机,开展感恩行动,让学生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如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帮父母分担家务,或给父母写一封信——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教师节时说一声“老师节日快乐”等。

2、收集有关“感恩”的名言、诗句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感恩”的名言、诗句。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等等,以此对他们的心灵进行洗礼。

3、学唱有关感恩的歌曲

在课外,让学生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等。在歌声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学会感恩。

4、借助好书进行感恩教育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受到感染从而受到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好书进行感恩教育,比如《爱的教育》《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心灵鸡汤》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能净化每个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明白什么是感恩。

5、教育学生从小事中践行感恩行动。

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精神上的回报。教育学生感恩从小事做起,接受他人的帮助说声“谢谢”,培养责任感从认真完成作业,完成值日工作开始,保护环境,从不乱扔垃圾做起……逐渐养成感恩的习惯。

总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在进行感恩教育中做有心之人。相信在学校的栽培及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的学生会成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的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2]李伟平,姜明红:《感恩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