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资源 > 教研报告 >
文件名称
优化山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
下载地址
简介

优化山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

优化山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

 数学学科  三平中学  洪慧兰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之际,落实数学课改精神,全校教师努力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但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常忽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多的重教师的“教”,体现出学生被动地“学”,教学程序和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常落回到传统的组织教学和指导方式上。因此,我们重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这个老课题,从现代教育理论角度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以促进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新课程新课堂意识,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能力。

    2、本课题的界定与理论支撑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有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学改革一线的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研究,也是数学教师力难能及的事,所以,从教师因素考虑,我们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范围与我校数学教学实际相结合,以“优化”来研究课堂教学。

    优化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改善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数学教学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不间断的螺旋上升、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对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前后比较、改进,总结和提升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经验。

    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运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行为,自觉转变课堂中的角色,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践者。在研究过程中,以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方法,促进教师自觉探索数学课堂教学原理、策略等理论指导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总结经验。

    3、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总结了一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措施,在确立数学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操作等方面,积累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对指导探索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方法途径,同时也提高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提高我校数学教育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通过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做法,构建符合现代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的最优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思路和做法。

    本课题研究,通过实例,着力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细节研究,构建具有数学学习特点和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最优化的指导策略。

    在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开发教师数学教学的最大优势,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三年来,我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结合学校教师、具体课堂和研究实践、进展,对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宏观的研究范畴中,对数学课堂教学准备(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准备)、教学过程的操作等,采用课例研究,从研究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再反思和再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和提提炼了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一)探索提炼出了优化落实数学教学目标的原则与措施。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数学新课程的三维教育目标,本课题研究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三维目标明晰化、具体化、操作化、整合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探索出了一系列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总结出了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策略。

    1、确定数学教学目标的几条原则:

    数学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家和社会对中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中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优化落实教学目标的措施,教师需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1)确定教学目标要全面。

    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维度目标是一个整体,紧密结合,互相支撑。一学期或一个单元,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不能随意的提高或降低,都从三个维度的整体性考虑。虽然教学目标在分课时教学时可以作调整,但课时目标也应坚持落实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2)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

    这是优化落实教学目标措施的重要方面。一是“课程标准”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层次,对过程性目标的要求分为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二是可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教材显示的教学目标作些调整,尤其是对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的目标,可以把一课时的目标分几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达成。

   (3)确定教学目标要有差异性。

    学生由于先天、环境、教育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能力、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上,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时,要有弹性,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2、优化落实数学教学目标的措施。

   (1)预设学生能达成的目标。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备课中加强预设。一方面对数学教学三维目标分课时进行合理设置,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学习过程,预计目标达成的时段。

  (2)构建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模式。根据对具体课例的对照分析研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构建了有利于三维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模式:“尝试·交流·训练”的计算教学模式,“操作·归纳·运用”的概念教学模式,“激发思维·合作探究·总结反思”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教学模式。

  (3)在课堂上落实三维目标的还要重视三点: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总结提炼出了优化教学过程的模式。

   根据教材、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综合各种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我们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概括了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同教材异教法的对比,对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概括了“五个环节”的基本结构:问题导入——探究尝试——梯度训练——归纳构建——反馈调节。

   (1)问题导入:这是一堂数学课的起始教学环节。优化导入环节,是为了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注意力,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为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作好准备。问题导入是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把数学知识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把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它能较有效地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以跃跃欲试的积极态度去尝试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对课例的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一些导入方法:情景创设、故事叙述、矛盾利用、悬念设置、“道具”演示等,但无论何种形式途径的导入方法,要做到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目的性原则——导入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不能只顾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

    启发性原则——导入要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智慧。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

    关联性原则——导入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导入的方法要服从于内容,导入的语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明确简要。

    艺术性原则——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认识的兴趣。导入也要重视情感语言,让枯燥的数学通过导入变得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以感染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机智性原则——现代的数学课堂具有动态、开放的特点,充满变化,所以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心理气氛、学生的即时状态以及教学任务和内容,随时进行改变,调整教学的行为方式。

为使这个环节的操作更有效,在备课预设和课堂实际操作时,还要注意四个要点:①要围绕教材信息思考“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问题”;②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教学任务,能对整堂课起关键作用;③问题要简明、清晰,学生能理解,但又非轻易可解决的;④提问时要注意选择方式,使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入探究过程。

   (2)探究尝试:这是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应用等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活动。

    这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五点:①教师的指导能帮助学生理顺思维,促使学生有序地进行探究与尝试,并在探究与尝试过程中归纳概括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②教师要相应地运用激励手段,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情意过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满足感;③教师在预设探究与尝试活动前,要考察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该项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感觉到有能力去主动尝试探究;④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探究与尝试活动中的进步与不足,增强思维的批判性和对探究尝试过程的调控作用;⑤在探究和尝试的过程中,要设置并保持一种浓厚的学习数学的课堂气氛,形成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

   (3)梯度训练:当学生在获得的初步的概念与技能后,组织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切实掌握和形成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中一般进行“基本训练、变式训练、拓展训练”三个梯度的训练。

   基本训练就是让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题型、难度与例题相同或思维的单项训练。变式训练就是例题的变型题的练习,与例题相比较,变换了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或使背景复杂化。拓展训练中所设置的数学问题,不仅涉及本堂课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还要运用到相关联的数学的、生活的知识来解决,还带有智力性或与后继学习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的数学问题。

从教学过程的预设和操作方面,对这个环节实施的要点是:①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使整堂课练习的思考性与排列上具有合适的梯度。②掌握好训练的时机,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的数学概念、法则得到进一步的巩固,③要把握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有一定的时空进一步修正新的知识结构。④教师要机智灵活地进行引导,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⑤要照顾各层次的学生参与,问题形式多样有层次,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训练的机会。

   (4)归纳构建:这个环节主要是归纳总结。一方面是对已经得到数学知识技能作一般性结论,予以进一步明确与强化,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数学新知纳入各自原有的知识系统,或对原有知识系统进行改造。设置这一个环节的目的有三点:首先是促进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将新知识与某些有关的旧知识及时建立起合理的、实质的联系,促使学生再次审视数学学习的意义。其次是便于记忆。在这个环节对一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系统的总结,重点突出,容易被领会和记住。再次是利于应用。解决问题要通过联想,沟通知识与问题之间的联结,使问题的背景、条件、结论及所呈示的形式等与知识结构中的相关部分产生联系。

   (5)反馈调节:这个环节不只是作为一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方式,如观察交流、提问分析、课堂巡视、课内练习、作业考查等,随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讲解。

    这五个教学环节是统一的整体,也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就结构本身来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运用时,可与其它各种教学方法或模式结合,使数学课堂教学更优化。

    2、探索了正确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的课堂观。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数学教材不是数学教学中固定的唯一的课程资源,动态的数学教学资源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这就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研究,即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

   (1)备课要预设课堂的生成。在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备媒体的四大备课要素中,教材内容是相对稳定的,方法选择、媒体使用是可以预设的,而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动态的有差异的。为此,教师在备课时,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设、课堂组织方式的确定,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时空,都要从以往同课题教学中得到的信息中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将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设,并预设应对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备课要预设课堂的不可知状态的生成。实施新课程,备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备学生的“学”,然后确定教师的”教”。但此学生而非彼学生,有时学生的“学”的状态,在教师的意料之外,所以,教师还应考虑课堂实际情况,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从教学思路上整体把握,在备课时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3)实施预设中及时适时地利用生成。根据我们对课例的研究与分析,开放的课堂常常让教师不能忠实地执行备课的既定程序,即使预设得很完善,课堂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尴尬”。所以,我们认为在执行预设的前提下,对课堂资源的生成都应很好地利用,并催生课堂精彩。对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将学习过程中相关事件作为课堂生成资源来利用,例如:意外不确定学生思维、学生的解决问题的“错误”、教师的“失误”等都可以灵活地作为数学课堂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及时捕捉各种生成出来的信息与资源,选择运用,灵活调控,就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3、总结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的一些做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学习还在于教师恰当的课堂指导。教师的课堂指导,起着组织学生有效进行数学活动的作用,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思维,为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策略疏通思路,是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注意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信心的教学技能。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与研讨,概括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的几点做法。

   (1)建立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五个时机: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时,在学生遇到思维疑惑时,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在学生思路进入“歧途”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小结和反思时。

   (2)进行课堂指导的一般方法;提示法,追问法,学具演示法,作图法等。

   (3)教师进行指导时要遵循的四个原则:民主开放原则,成功快乐原则,激励求异原则,延缓判断原则。

     三、还需探索的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课题研究的本质,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中还有许多优化策略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优化理论还学得不够,只是对具体的数学课进行了局部的分析、对比,形成一般的做法,形成的经验也没有能建立系统。针对数学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历、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的数学素材和事例。这些还期待今后继续努力探索。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友情链接